《饮酒》解析(饮酒诗歌鉴赏139句)

2024-03-03 09:27:13

一、饮酒赏析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3、作者不甘寂寞,但又看不到出路。他想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孤愤,却又顾虑重重。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

4、(5)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8、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9、饮酒(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米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大概作于诗人归隐后不久,题为"饮酒"

10、我李商隐,有才有德,而今不过九品,而我身边的同僚、我童年的玩伴,现在已是轻裘肥马,所有世界上最痛苦的事都不可同语。

11、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12、而无车马喧,家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13、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14、广州市白云大道1033号(东方明珠花苑)明珠中街1号

15、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17、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8、在《饮酒》诗中,陶渊明不仅对时局表示了自己之忧虑和关切,社会现实之昏暗、道德风气之败坏,也使诗人感到愤慨不安这些也就成了他在诗中一再遣责之对象。

19、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

2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饮酒诗歌鉴赏

1、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代词,这样。

2、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表现出诗人平静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希冀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

4、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5、「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7、这篇作品大家非常熟悉,我们来看前两句:

8、(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9、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派。传世作品共有诗120余首,文10余篇,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后人编为《陶渊明集》。后世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无不对陶渊明推崇备至。

10、问我为什么能这样?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11、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12、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的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

13、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分析:

14、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15、年轻人很容易陷入一个情感的误区:一段感情结束了,没有结束的那个人,往往拼命地想拽住对方,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要知道情感是由心来掌控的,有句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心中觉得她美,所以她才美。

16、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7、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18、这时笔下的静才是是真正的静。

19、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的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

20、这里有个关键词:人境。

三、《饮酒》解析

1、第大辩无言,世界上最完美的辩,最无懈可击的辩,就是无言。

2、那么东篱和南山之间有什么呢:悠然。

3、酒能麻醉人性,令人迷失理智,误造种种的过失,诸如殴斗、杀人、强奸、失火、汽车失事、横死等等,不一而足,故佛教禁戒之。

4、《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5、人的一生,要想归,必先飞,要想失,必先得,要想真正了解名和利,首先要得到名利。

6、与之相比,“望南山”就不同。

7、饮酒的赏析有。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8、提到陶渊明,似乎就会让人联想他那仙风道骨的诗人形象。其实,陶渊明他和我们一样平凡,他爱好喝酒写诗,喜欢秀丽佳人,经常为儿子以后的生活忧心忡忡,每天都要下到农田犁锄耕作,极贫时甚至要出门乞讨……

9、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11、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12、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虽出语平淡,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耐人回味。

13、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14、《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15、“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

16、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7、这个南山偶然就看到了吗?

18、理解这个词须知人境中有两种东西对人影响最大。

19、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20、赤峰市青少年宫的地址:赤峰市新城区九天国际酒店西侧,冠东百货东侧,亚兴国际公寓北门对面。

四、

1、心中有万物,则万物生。

2、(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4、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5、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6、(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7、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8、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9、(相与还)相伴而归。

10、其实幡在动,风也在动,但是幡动也好,风动也好,如果与你无关,干卿何事?

11、掇(duo多):采摘。

12、在现实当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如果你不关心一个人,那人即便一天都在你身边,你也想不起他穿什么衣服。

13、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4、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15、王维则不同,王维十六岁出来打天下,十七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名满天下,诗、画、乐独步当时,王宫贵胄无不虚席以待,所有的名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因而明白了这些东西对他的意义。当他放弃的时候,不再有不安,不再有躁动,不再有不甘。

16、心中有你,你就是一切,心中无你,一切都不是你。

17、为什么,你还没有飞出去,你还没有得到,你还没有鄙视名利的资格,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名利,你还没有真正得到过名利,没有体味过名利对你的意义。

18、以山气代空间,以日夕代时间。

19、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20、(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五、

1、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

2、我经常说,年轻人没有资格,没有言归的资格,没有言隐的资格,没有言失的资格。

3、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4、《饮酒》以借酒为题,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5、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

6、陶渊明在这里说:你问我是怎样做到的,答曰我心中没有名利。

7、(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所以,大隐隐朝市。能够抵挡住所处时间空间的势,能够抵挡住来自于外界、来自于自己的比较,这才叫大隐。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米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6)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15、中间四句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诗人酒后微醺,在自己的庭园篱下采摘菊花,偶然间抬头望见南山,目光与南山相会,心有相通之感。

16、陶渊明借助这两句诗在说,人生必定是要归得,而且要归于山水之间。

17、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8、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20、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

六、饮酒赏析

1、(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在这里意为“居住”。

2、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3、这是不甘啊,孟浩然一生没有做官,是不想做?未必。因为他的没机会反而成就了他的清名,但这个清名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向往着,却拼命的做出一个寂静世界,所以读他的作品,从来感受不到真正的静。

4、《饮酒20首》中最著名的一首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常萍:赏析陶渊明《饮酒》诗

6、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8、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9、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10、(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11、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12、因此,可以断言,陶渊明喝的决不是什么开心畅怀之酒,而是一杯杯难以下喉的苦酒,是心灵的麻醉剂。喝这样的酒,与其说是寻欢作乐求得超脱,倒不如说是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这正是陶渊明的悲剧所在。

13、见:看见(读jiàn),动词。

14、《饮酒》诗之第一首,就抒发了他对动荡不安、变幻莫测之政局之无限感慨。从表面工看,诗人是在感叹时序之变迁推移、人事之荣枯浮沉,骨子里却反映了他对时局之关切和隐忧,这是很有见地之。晋宋易代前夕,陶渊明感慨极多,但又无力改变这种局势,于是只好以酒消愁。

15、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16、2022届专升本辅导班开始报名啦!

17、这个“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看”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看,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天真意趣。

1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了解赤峰市青少年宫

20、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物我相见悠然,人闲逸自在,山静穆高远。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充分理解到了陶渊明的诗意。

2、扫码免费领取专升本资料

3、我们来看南山,其南山相比于东篱而言,变得远了,其山者高也,因此从南山中读出两个字:高远。

4、日夕,日暮之前,代指时间。

5、心中无一物,则万物灭。

6、赤峰市青少年宫网站网址:

7、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8、最后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用这句话成就了一个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9、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10、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全诗情味深永。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11、隐山水之间叫小隐,原因很简单,山水之间,旷野通达,所以心易静。而朝市不同,由于在人群当中,你会不由自主地比较。

12、诗人陶渊明历经了半生的人海沉浮,终于达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精神境界。在割除了所有与世俗和官场的联系后,独居自然一隅享受山水带来的其乐融融,于尘世喧嚣中寻到了一份灵魂的安静,这是挣脱尘世束缚、高度自由的体现,更是作者隐逸情致的完美书写,正因如此,陶渊明为我们谱写了古今传诵、流芳百世的饮酒之歌、人生之曲。

13、楼上回答不完整我来完善一下。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三)互相印证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思想。

14、gdjy@1com

15、中国古代谈到富贵显达之人,经常提及轻裘肥马,这里的玉珂指的就是肥马。

16、只有心消除了欲望,才能消除外形的压力, 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进入自在、自 如、自得的心境。

17、为什么心中没有名利,因为心中有他更想要的东西。

18、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19、我们先看这两句诗里的意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王昌龄的从军行诗其一到其七14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