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ppt【精选66句】

2024-01-07 11:30:27

一、论语十则ppt

1、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2、高中学段的学习难度升高了挺多,尤其最近开始学文化经典研读这本教材,备课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还有很多要学。

3、(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4、所以我决定引入一个故事。瑞幸咖啡在美国募集资金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如ppt),在这个故事之下成功募集到了资金,但是瑞幸咖啡在多年亏损后,因为被发现做假账而申请破产。故事逻辑似乎是没问题的,但当我们将这种逻辑迁移到“茶”(ppt),就会发现“试图改变一国文化”这种商业思维是最大的问题。瑞幸破产的路上蹲着一只名为“文化”的拦路虎,这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文化实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他认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他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作者思想就变成义和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8、在孔子之前,君子是指身份高的人,是贵族。君子的本质是血统、身份、阶级。

9、(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3、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14、师:对啊,你肯定不会因为这样的不了解生气!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孔子这句话里说的“君子”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一点?

15、“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7、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引申可理解为一个人要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平静的心态。

18、师:古人常常追求“学而优则仕”,但孔子却认为学习的最大功用是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真正的君子能够经受住“人不知”的磨练,能坚守志向,淡泊名利,更能安贫乐道!请读出相关语句。

19、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20、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二、

1、(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2、(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3、(2)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课件:析因究果,理趣盎然

7、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8、《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10、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1、(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12、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13、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4、方式一:5元一份,如介意请勿扰

15、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17、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8、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19、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20、2019年4月10日报道,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有两户村民办婚礼,双方迎亲队在路中相遇,由于有感同日办喜宴兼狭路相逢是“不吉利”,加上双方在路上又各不相让,结果引发争执,继而爆发激烈冲突。双方从当日下午2时一直互相抛掷烟花、追打火拼,直到傍晚6时许才结束。

三、

1、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2、(1)子曰:“,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4、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5、生:“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是一个人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是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6、身份贵族转向道德贵族

7、课件:一起向未来——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

8、师:哪几个字你翻译成了“按时温习”?

9、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0、师:《论语》中,孔子很少赞美弟子。但是,这一章里孔子不仅赞美了颜回,而且还反复赞叹。来,同学们自由朗读几遍这句话,体悟一下这种反复的赞叹。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2、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生:我主要是举一反看最近自己做错的题,并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做错。

14、《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5、课件站|作品榜|技法场|综合馆

16、师:这句话与“学而时习之”有联系吗?

17、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9、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四、

1、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2、(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

3、《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5、经典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运用经典时要注意什么?

6、以上君子内涵板书在黑板上,做了一个整理归纳。(反思1)但是忘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了,这个地方还是值得加深一番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论语经典诵读(精选60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